来源:搜狐 | 发布时间:2018-04-24 09:04:26 | 浏览次数:1824
4月17日,由尼尔森主办的“中国品牌全球战略发展论坛”在京顺利举办。
会后,尼尔森全球高级副总裁 Richard Cook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分享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现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创新对于中国企业实现本土化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在了解当地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开发合适的产品,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第一财经 财经夜行线 尼尔森专访
01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未来中国最有可能在哪些行业下产生国际认可的知名企业与品牌?为什么?
从目前来看,未来中国最有可能在智能手机、汽车、电商、快消品行业下产生国际认可的知名企业和品牌。
有以下四点原因:
A)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凭借其高品质、高科技含量、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等优势在海外市场热销。同时,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走出去后的本土化运营也为其迅速打开海外市场赢得更多机会。
B) 得益于铁路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汽车行业迎来更多曙光,三条跨洲货运铁路贯穿了中国中西部和欧洲,将以往的物流时间缩短15-20天,不仅缩短平行进口车的供货时间,平行进口车种类多限于中高端车型的局面也由于贸易往来的便捷得到解决。
C) 海外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十分期待,国内主流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积极运营海外市场,为包括快消品在内的中国品牌搭建了打通中国产品与海外消费者的桥梁,有助于中国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布局海外市场。
D) 快消品企业积极发展“一带一路”市场,通过海外建厂、跨国企业合作、跨国品牌合作等方式加速本土品牌融入当地市场的进程,中国快消品牌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2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何优势?
从国内及企业自身来讲
首先是“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时代,为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模式,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构建国际化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这一转变让中国品牌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建厂和为沿线国家消费者定制产品等方式不断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使品牌可以更快融入当地消费市场,被当地消费者所接纳。
从国际市场来讲
沿线国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人口的年轻化、忙碌的生活方式等转变,对消费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手机需求上升,网络应用及线上消费比率增加,如菲律宾市场智能手机普及率大大增加,电商发展水平虽较低但也预示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沿线国家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逐渐显现,但升级需求不同,也为更多的中国企业带来“走出去”的机会。
就快消品而言,在土耳其市场,个人护理、乳制品和甜品品类增长明显;在埃及市场,食品杂货、糖果、饮料及个人护理等品类的增长尤为突出;在印尼市场,食品和饮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就购物渠道而言,由于菲律宾群岛式的地理环境,零售渠道呈碎片化,供应链及运输难度大,使得传统渠道在很多品类中有更高的渗透率;折扣店是最受埃及消费者欢迎的购物渠道;印尼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小超市和传统市场是目前快消品的主要零售渠道。
03
企业需要突破哪些发展瓶颈?如何突破?
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要议题,如土耳其对进口产品进行严格管制,如酒、化妆品、牛肉和牛奶;菲律宾今年推出很多新的税收政策,对消费市场有一定影响。如何快速适应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此外,中国企业应对境外市场的法律、劳工制度、环保标准、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也要立足长远发展,深耕本地市场,合法合规经营。
尼尔森作为市场研究和绩效管理的“百年老店”,将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最全面的市场洞察分析和最有效的市场解决方案。尼尔森将协助中国企业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郑州金领智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23023号